1. 无忧资讯 /
  2. 全球 /
  3. 退场又如何?巴黎协定不需要这样的美国 /

退场又如何?巴黎协定不需要这样的美国

毫不夸张地说,美国6月1日退出《巴黎协议》的决定,将欧洲和中国的未来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。

对中欧而言,虽然这意味着更沉重的负担,但是在主张全球能源转型和发展清洁能源的共识之下,中欧大可寻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。对中国而言,原本就越发急迫的环境治理问题,也正好可以迎来另一个着重发展的契机。

而在这个过程中,中国和欧洲都大有机会进一步带动新能源产业的迸发。原本一个沉重的包袱,或许到最后却反而能够开花结果。

特朗普政府的决定,令美国丧失了参与未来几十年全球最重要的议程之机会。那么,为什么会这样?特朗普为何会做出这般抉择?

留给巴黎协定背影的美国并未摧毁他国改善地区环境的决心(图源:新华社)

反智的政治决策

除了特朗普在班农(Stephen Bannon)等顾问的建议下,谋求草根支持的长期政治策略之外,在环境治理这个问题上,美国其实于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在气候治理这个问题上来回摇摆,甚至包括很多国会议员(主要是共和党)至今依旧不承认温室效应的存在,不承认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巨大影响。

因此,美国的政治决策也往往悖逆世界潮流。20年前,美国在克林顿(Bill Clinton)政府时期拒绝签署《京都协议》,令气候与环境治理这一全球工程搁置了十多年,当时便招来国际社会的不满。

十多年后,气候环境治理的必要性早已得到全世界的共识。

中国作为正处于碳排放上升期的发展中国家,也以破釜沉舟般的决心签署了2015年的《巴黎协议》。当时的美国却依旧徘徊不定,虽然有大量国内的学者、精英和普通人士呼吁美国应当参与其中,却也有不少基层选民、政治群体、以及利益组织予以反对。最终在时任总统奥巴马的坚持之下,美国得以成功签署。

《巴黎协议》得到中美这两个最大的碳排放国的签署,至此才有了真正的意义。

在那之后的一年间,全球经济增长率高达3.1%,但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却连续第三年持平在321亿吨的水平。这一成绩的关键便是在于中美两国的努力抵消了印度、印尼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碳排放的上升。其中美国2016年经济总量增长1.6%,碳排放下降3%,中国经济总量增长6.7%,碳排放下降1%。

习近平和奥巴马在一年多以前的那次会议上达成的共识,以及2016一年的具体落实,让全世界看到了中美两大国通过合作,将世界推向正面发展趋势的可能。

好景不长,美国在努力参与了一年多的时间之后,再次回到了之前拒绝合作的态势。作为全球碳排放大国的美国退出,令全球气候治理的根基受到严峻挑战。

没有美国又如何?

所幸的是,无论是中国、欧洲,还是世界除了叙利亚、尼加拉瓜、和美国以外的所有195个国家和地区,都已做好了共同面对这些挑战的决心和准备--即使没有美国的参与。

再回到美国本身,华府在2015年12月签署《巴黎协定》之前一直反复的姿态本就已经招致全球不满,而如今在签署之后却又再次反悔的决定,已经不仅仅是违背世界共识这么简单,而是螳臂当车,悖逆了全球发展的方向。

美国的退出反而促进了中欧减排合作力度(图源:AFP/VCG))

美国作为人均碳排放量最高国家之一,其不愿轻易舍弃自己挥霍资源的既有生活方式、不愿与他国分蛋糕的态度,已经并且会持续对美国的国际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。

在此之余,如今特朗普的决定也凸显了美国利益集团强大而恶劣的政治影响力;更加凸显了美国在政策制定过程中,明显缺少科学精神的这块短板。

美国人需要反思,美国有着全球最顶尖的科研水平,但是为什么这却没能够反映在国家政策制定的过程中?为什么在美国媒体、政界和民间都不乏反对声,学界每年发表全球数量最多、质量最高的相关论文的情况下,总统却依旧可以通过这个影响到美国的国际形象、国际地位、经济就业、以及未来几十年发展的政策?

更荒谬的是,直到今天,这位总统甚至还未曾收回自己去年否认气候变暖事实的言论,并且还能获到不少华府议员们的支持。

这些都是很严峻的问题。在美国彻底调整自己的态度和内部分歧之前,当下这样的美国,即使参与到《巴黎协定》当中,也未必利大于弊。

网友评论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 51.CA 立场。
x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