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无忧资讯 /
  2. 本地 /
  3. 大多伦多的当代孟母,三迁只为好学区 /

大多伦多的当代孟母,三迁只为好学区

汉代刘向的《列女传》记载了一个择邻而居的故事,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的教育而三次搬家的故事。刚开始,母子俩住在一个坟场边,孟子整天跟人学抬棺材,埋死人。孟妈妈说,我儿子不能住在这种鬼地方,于是搬到了一个市场边上,孟子又跟贩子们去学做买卖。无奈之下,孟妈妈只好再次搬家,这次搬到了一个学校边上,于是孟子开始学礼仪,终成一代大儒。

中国是一个崇尚“斯文”的文明古国,传统的价值观从来就是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、“学而优则仕”以及“子不教,父之过”等一整套儒家理论。不管走到哪里,中国人这种传统,都将伴随着他。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自强不息的无上法宝。如今移民海外的华人,无论是从大陆来的、还是从台湾香港来的,大多数人都需要从无到有地建家立业,但不管怎样,他们都希望通过一两代人的牺牲或努力,以求在一块全新的土地上立足,进而进入主流社会。而途径呢,或许有千万条,但最重要的一条,就是进好学校。

家长择名校而居

如果你仔细阅读《列女传/母仪/邹孟轲母》的原文,你会发现,所谓的择邻而居,那个“邻”其实并不是一户邻居人家,而是指“学宫”,一所学校。现在的家长们,不仅要择校而居,而且要择名校而居。笔者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A.Y.Jackson高中,周围房子里进进出出的,清一色都是咱们的同胞。大多数房子的门口都停着三四辆车,可见这里的租市多么火爆。为了让子女能在这里上学,很多家长不惜屈尊,跑到这个区来租下一席之地。更有甚者,一些人利用朋友的地址,采取虚报户籍的办法,来达到上学的目的。可怜天下父母心啊,我知道的一个家庭,根本就不住在多伦多,每天大老远接送孩子上下学,还要时时提心吊胆,害怕学校查出来,不得不时时提醒孩子记牢那个从来没有住过的“家”的地址。

依照学区规定,就读该学区学生,首要条件是要在学区内有房子,或租房子,而学生必须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学区的房子内,监护人也须出示水、电、瓦斯缴费单据等证明。若房子内不像有人居住,或提不出相关证明,学生很可能因资格不符而被请出学校。

名校之名,名不正,言不顺

这么多人往名校区钻,还钻得不亦乐乎。问题在于,加拿大的中小学教育并不是一种精英制的教育,根本就没有名校与非名校之分。

《好学校在哪里》作者章园: 以多伦多教育局为例,它的宗旨是使每一位学生达到高水平的成就,具备有益于民主社会的知识、技能、和价值观。也就是说,他们致力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,一个全面的人,而不单单是学业成绩好。学校的许多活动都鼓励全体学生参与,目的不是选拔精英。而且,更重要的是,学校的责任是要培养一代关心社会、对家庭尽责的好公民。试想,我们的社会不可能只有律师、医生,工程师,还必须有修路工、收垃圾的工人。如果大家在各自的岗位都能尽责,社会就能健康的发展。

因此,在公立学校的系统中,并没有什么所谓的 “名校”或者 “重点学校” 之分。教育局官方并没有“名校录”。基于机会均等的原则,学校的经费是根据学生的人数和学生的特殊需要决定的。所谓有名的学校不一定能得到更多的经费,或者吸引更好的师资, 因为老师的薪酬是由其学历和年资所决定的,与所在学校没有关系。

房价倍增,都是名校惹的祸

当然,在大多市各个地区,都有一些相对来说历史比较悠久、名声在外的学校。但是,加拿大实行的是就近入学的学区制,公立学校是不能挑选学生的,你住在哪个学区,就上哪个学区的学校,没有任何的考试可以让你读 “名校”。怎么办?最直接的办法就是:搬到那里去住。

既是“名校”,自然就奇货可居,人人都削尖了脑袋想进来。僧多粥少,于是名校周围的房价被炒了起来。

华夏地产服务公司总经理林玉林:目前就多伦多地区而言,华人最钟情的高中学区,北约克有三个:Leslie/Mcnicoll的 A.Y.Jackson, Yonge/Finch一带的 Earl Haig, Don Mills/Lawrence 地区的Don Mills CI;士嘉堡地区也有三个,Midland/Sheppard 地区的Agincourt CI, McCowan/Finch 一带的Albert Campbell以及Pharmacy/Huntingwood地区的 McDonald高中。这些地区的房价,比一般地区要高出20-30%。

安居地产经纪陈尔贝:很多名校周围的房子房龄都有三、四十年了,本身质量并不是很好,LOT也不大,有的甚至没有车库,但一俊遮百丑,一校得名,房价升天。以密西沙加地区有名的Woodland高中为例,01年底02初25万的房子,目前已涨到38万。而按本地区房价正常的涨幅,26到27万的房子,目前也只涨到33万左右。

利达地产经纪夏央:目前房市,以A.Y.Jackson所在的C15区涨幅最大,一般的半独立屋都涨到了33-34万,独立屋更涨到了40万以上。

SUTTON地产经纪牛白丽/杨晓东:这几年,A.Y.Jackson学区的房子,每年都以2万左右的速度增长。三年前,我们为客户卖了一个半独立屋,35万,两年前,同样的屋型涨到37万,一年前,还是同样的屋型,又涨到38.9万。这一带的独立屋,一般都涨到了42-45万,2500尺以上都要超过50万。

时随境迁,名校是否还“名”符其实?

笔者近日作为家长,在Zion Heights Junior High School听了多伦多教育局Mary Camuti女士的一堂讲座。据她介绍,多伦多地区有46%的高中毕业生不申请大学,选择直接工作。在几所名校里,Earl Haig的大学或社区学院申请率最高,达95%,而A.Y.Jackson的这一比率只有70%。

当然,A.Y.Jackson仍然不失为一所好学校。但家长们必须认识到,很多名校其实是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。 随着社区居民成份的改变、 生源的改变,学校的水平已经是“盛名之下, 其实难符”了。

学生家长晓鸣:名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炒作,经纪在炒,家长在炒,买卖双方都在炒。这里所谓的名校,其实没有标准,不像国内的重点中学,有大学升学率这一硬指标。在这里,换一个校长,走几个老师,一个好学校可能就风光不再。对待名校,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。

小竹(儿子三岁):多伦多目前所谓的名校里已经被中国来的有钱人的孩子占满了,据说校风不好,攀比成风,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中成长。A.Y.Jackson,听说百分之八、九十都是中国孩子,很多都不是在加拿大出生的,大家在一起,也没机会说英语,跟在国内差不多。如果让我选,我会选离市区远一点的,各种族裔的孩子都有,大家和谐共处的学校。在这里,小孩可以同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交流,学习不同的文化,借鉴不一样的思维方式,对他将来的发展可能会有益一些。不过我不会现在就为了孩子将来上学而择区买房。

中国的父母,人人都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,给孩子找一个好学校,这是无可厚非的,但是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,大可不必为此而绞尽脑汁,孤注一掷。毕竟加拿大的学校都还是不错的,彼此之间的差距也没有那么明显。其实,是金子,在哪里都会放光的。

资料:

《列女传/母仪/邹孟轲母》:邹孟轲之母也。号孟母。其舍近墓。孟子之少也,嬉游为墓间之事,踊跃筑埋。孟母

曰:“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。”乃去舍市傍。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。孟母又曰:“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。”复徙舍学宫之傍。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。孟母曰:“真可以居吾子矣。”遂居之。及孟子长,学六艺,卒成大儒之名。

(采访、文字/南音)

网友评论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 51.CA 立场。
x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