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无忧资讯 /
  2. 华人 /
  3. 《五洲同春》坚持了8年:该反思一下了 /

《五洲同春》坚持了8年:该反思一下了

春节期间看了一场文艺晚会《五洲同春》。大概多伦多的春节晚会太多了,同类的广告宣传把《五洲同春》的宣传几乎淹没了,至少《五洲同春》的宣传了无昔日之气势。奇怪的是,演出结束数周来,未见本地华媒对此有何报导。一台连续8年的品牌式节目,来自祖国的大型专业文艺团队,就这么来去悄然,令人有点纳闷。

晚会是夜相当寒冷。索尼中心售票处的门庭人头汹涌,不是买票而是等人分发入场券。门内大厅有赞助商在给观众摇奖发产品,美轮美奂的索尼中心俨然成了庙会,春节嘛有点年味也不赖。最闲的就数无所事事的售票员了。

场内以老年华人为众,大概是冲著殷秀梅来的。即便上座率约7成,但因场子大人气倒也够了。毕竟是专业团体,节目演出的质量确实不错,比之本地众多春晚的业余半专业的水准明显高出一头。

广州杂技团的表演是真功夫,本地人难得一见。重庆歌舞团的民族舞蹈,舞技优美专业,努力发掘中古民族文化,并力图表现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。而中央广播艺术团的民乐演奏,着实令人过瘾。总体感觉,民族色彩鲜明,中国文化味醇。也许是巡演的缘故,舞美略显简陋。

舞蹈虽力图表现民族元素,演员也很专业,但编舞的思路仍较老套,显得有必要与国际加强交流。音响处理上好像下了不少功夫。笔者坐得比较靠后,但有眼尖的年青临座发现,“舞蹈与器乐”中的演奏员与现场音乐不合拍(假吹奏?),演奏者仅作舞蹈员。好在总体效果过得去,不必细究。

几十年未听殷秀梅唱了,引得老人们兴奋莫名。令人惊讶的是,殷的嗓音与三十年前一个样,现场演唱的效果如同录音棚制作出来的一般,不同的只是《长江之歌>结尾的高八度改低度处理,予人感觉像是在作现场应变。由于笔者座位稍远,看不清口型对应难以判断,对第二首歌<我爱你塞北的雪>仔细听辨,因为高音处现场扩音的细微失真,可认为是现场真唱。

一个六十岁的女歌唱者,其声音与三十年前完全一样,是奇迹更令人不可思议。回家反复听看今年央视春晚殷秀梅的演唱,其声音与从前还是有所变化的。由于内地演员的假唱十分流行,现场观众对此有疑问也自然,笔者虽无法作整体判断,但认为其中有真唱。然<在希望的田野上>至少是真假结合,枫彩艺术团的合唱队完全是摆样子,毕竟这不是在拍电影,有必要么?好在殷秀梅事先说明是用伴奏带配合。

应该说节目不错,策划者也用了不少心思。只可惜好端端的节目,让主持报幕的给刹了不少风景。英语口音问题不小;中式英文除了节目单的制约,主持人的功课明显做得不够;最要命的是反反复复的两个形容词,实在乏味得很,完全失去了主持报幕对节目的引导和画龙点睛的作用。

作为一个中国官方寄以厚望的品牌式节目,细节上的马虎,如同一盘好菜最后撒上了令人无法下咽的调料。文艺晚会的主持品味,应与场外的庙会氛围截然不同,其实本地的优秀华人主持,大有人在。笔者无意把文章做成真假演唱的辨析。

殷秀梅真功实唱,就当是歌坛奇迹。反之,大老远的何必呢,就为吸引中老年华人观众入场?不论实情究竟如何,以殷秀梅在内地的出场价起码在十几万(人民币,下同),加上其他的专业高手,整台节目的出场价恐怕百万元未必挡得住,在加6场演出,加上全团的机票,开销不少,这些本地华人承办商大概无力承担。即便有赞助商,承办者通过票房,能把本地的食宿交通及演出场地费用搞平衡就大幸了。所以主要资源当来自内地政府。

问题是,8年来演出的受众还是华人,有人看了几次感觉形式差不多,兴趣锐减。为了撑场面抬出殷秀梅,同时向华人派票。而较单色的观众群,挡不住予人刻意造作的感觉。以《五洲同春〉节目编排的定位,显然是主要面向西人观众,但多年来始终未达目标;几纸华洋官员的贺信,实抵不过几打西人观众,与其给华人发票,不如给西人发票。

当西人及本地华人子弟不进《五洲同春》的场子,显然是资源的浪费,因为本地的同类华人晚会几近泛滥。其实优秀的中华文艺不乏世人的青睐,《五洲同春》就不能从昆剧《牡丹亭》、云门舞集及反映中国实情的草根文艺中,有所启示么?

以上文章为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作品
■ 非合作媒体如未征得加国无忧网站许可,请勿转载此文 ■
诚征写手 欢迎来稿 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

网友评论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 51.CA 立场。
x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