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无忧资讯 /
  2. 全球 /
  3. 史海钩沉:香港史上最血腥一天 /

史海钩沉:香港史上最血腥一天

双十暴动,是1956年10月10日至10月12日在香港九龙及荃湾等地发生的一次骚乱,导火线源于徙置事务处职员在10月10日(即中华民国国庆)移除悬挂在李郑屋徙置区之中华民国国旗及大型“双十”徽牌而引起。事件酿成约60人丧生,逾300人受伤,超过1,000人被捕,成为香港史上死亡人数最高的骚乱暴动事件。

1956年香港双十暴动期间,有暴徒焚烧杂物(图源:维基百科公有领域)

事件经过

1949年,中国大陆政权易手后,大量原来倾向国民政府之人员移居香港。每年10月10日时值中华民国国庆(又称“双十节”),他们聚居之地方皆会挂上大量中华民国国旗,数量甚多,旗海飘扬。

1956年10月3日,市政卫生局徙置事务委员会举行内部会议,规定不得在徙置区的楼宇墙壁张贴旗帜或装饰物,但不反对悬挂旗帜。10月10日上午9时,两名的徙置事务处(房屋署前身)职员撕去张贴在李郑屋徙置区G座6楼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,并于10时30分拆除悬挂大厦外墙的大型“双十”徽牌。居民发现后,数百名群众于上午11时包围徙置区办事处,两名职员一度重贴旗帜以息公愤,奉召到场的警员在劝阻民众后离开。未几,因发现旗帜被再次撕去,人群再次聚集,到下午1点左右已达2,000人,群众其后向警方提出三项要求,包括要求香港政府送出一串十万头的鞭炮;在大厦外墙悬挂孙中山及蒋介石的画像及中华民国国旗;徙置区职员登报道歉,并向孙中山及蒋介石的画像下跪叩头认错。群众的要求不获当局答应,并且与警员对峙。

下午2时,由警务处助理处长率领的60人防暴队奉召到场低调的戒备。直到2时25分左右,两名徙置处职员离开办公室时被群众追打,群众不满警员出手营救,于是从附近的杂货店取出汽水樽,向警员投掷。防暴队于是施放四枚催泪弹,驱散群众。至2时30分,四队约360人的防暴队抵达现场支援,其中一队防暴队正处理大楼传出的火烟时,被群众从两座徙置楼宇之骑楼上抛掷石头,于是再发射三枚催泪弹。警员其后发现群众将徙置区办公室抢掠一空,大批家俬及档案被纵火焚烧。直到下午3时30分,警方认为骚乱大致平息,两队防暴警察在现场戒备,青山道重开。

然而,傍晚6时30分左右,群众再度集结,并于傍晚7时展示大型的中华民国国旗,并开始强行冲击警察的防线,不时向警员掷石。晚上8时10分,防暴队再次施放催泪弹驱散群众,但群众在青山道及东京街交界再次聚集,试图扩大骚乱的范围。正当李郑屋徙置区的骚乱正逐步平息之际,一群由三合会十四K及和安乐的黑帮成员携带中华民国国旗,在晚上10时率群由石硖尾徙置区出发,并在大埔道及青山道交汇处集结,群众向车辆掷石,袭击附近的嘉顿厂房。警方其后封闭多条道路,禁止新界及九龙南部的车辆直往骚乱地区,并调派五支防暴队在场驱散群众,政治部探员亦到场进行调查。由于群众四处集结分散,使得主要以警棍及催泪烟作为武器的防暴队难以应付。

此时,两部奉召前往青山道的消防车驶进大埔道及青山道交汇处时,被群众掷石袭击,其中一辆的司机头部受伤,消防车失控撞上人行道,酿成2死及多人受伤。到场拯救的救护车被群众袭击,随后到场的一辆陆军救护车的司机被硬物击中,失控撞上已失事的消防车。前往现场视察的副消防局长所乘坐的吉普车,驶至大埔道与南昌街交界附近,被群众截停推翻并纵火焚烧。警方随后增援至11队防暴队在场,但骚乱已经蔓延至长沙湾及旺角一带,群众于凌晨试图冲击位于旺角道的旺角警署,骚乱一直蔓延到柯士甸道,群众化整为零的捣毁劫掠,更冲击左派工会及学校,一直持续到凌晨5点才回复平静。

骚乱持续

10月11日上午10时,群众再度集结,青山道的南华玩具厂、中建国货公司、广州钢窗厂先后被袭击,嘉顿厂房再度被群众掠夺及纵火。深水埗、旺角及油麻地一带继续有抢掠事件。部分地区被右派工会和三合会封锁后,路过者被要求挂上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”方准放行;未有此国旗者只能以5元至20元不等(当时原价为5角)的高价,即场向三合会买旗。由于情况未受控制,警务处处长麦士维下达命令:“对暴动不惜以任何需要之方法尽速加以控制,如因情况需要时,应断然对群众开枪”。暴动仍然持续,深水埗邮局被袭,多处有车辆被焚烧,外国人亦成为袭击目标,群众截停外国人驾驶的车辆,拖出乘客拳打脚踢。瑞士驻港领事馆的副领事兼参赞恩斯特(Fritz Ernst)及其夫人,在下午1时许乘搭的士驶经大埔道及青山道交汇处,被群众把的士推翻并纵火焚烧,事件造成两名群众及副领事夫人死亡、副领事重伤。此事件亦造成两名群众伤重不治,警方在场拘捕7名参与事件的群众。

中午12时30分,辅政司戴维德代理休假的港督葛量洪主持会议,检讨骚动局势,并决定出动驻港英军协助。英军派出三营步兵连同侦察车开往九龙,协助警方防暴队于下午2时重新布防,逐步稳定场面。傍晚,政府决定当日下午7时30分至10月12日上午10时在九龙实施戒严,期间所有公共交通停止服务,渡海小轮及九广铁路英段(今港铁东铁线)停驶,部分公共服务停顿,其后将戒严延至10月14日上午10时,为香港历史上的首次戒严。三营陆军进驻各区警署,将九龙分为三个防卫区:第一营负责九龙西北一带的主要暴动地区,南至界限街;第二营负责界限街至柯士甸道一带的旺角及油麻地等地,东至九广铁路沿线以西;第三营负责九广铁路沿线以东的东九龙地区。驻港英军更于10月11日傍晚至10月14日实施空中侦察,驻港皇家空军及皇家香港辅助空军共出勤25架次,监视骚乱的最新发展。

西九龙地区的局势虽然逐步稳定下来,但骚乱蔓延到九龙城、土瓜湾及荃湾等地。2千余民众在下午5时许大肆破坏停泊九龙城巴士总站(现世运公园)的巴士,位于侯王道的长城制片厂及万里片场被抢掠。红磡黄埔船坞在傍晚有群众集结,向警察掷石,警方其后开火还击并动用装甲车驱散群众;观塘道三间小型工厂、李郑屋、大坑东、牛头角及何文田等徙置区在10月11日至12日期间,均有零星的纵火报告。警方与驻港英军逐步平息骚乱后,大举搜捕参与暴动的人士,在李郑屋、大坑东等地拘捕1千多人,并根据1956年10月14日制定《1956年非常时期(拘留)规例》有权无须经过裁判司署审理而拘留疑犯14天,以便侦讯,经港督酌定后可将扣留期间再度延长14天。

荃湾骚乱

10月11日下午4时30分左右,50多名女工集结在宝星纱厂外,高唱《反攻大陆》及《几时回家乡》等歌曲。该厂宿舍曾于10月9日发生拆旗事件,该厂主管曾经命令右派工人移除宿舍内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,右派工人认为厂方干涉他们庆祝中华民国国庆,于是在10月10日至11日在华兴学校举行会议决定暴力抗争。10月11日晚上,群众先后冲击会德丰纱厂、东南纱厂、宝星二厂及南海纱厂,要求厂方挂上中华民国国旗、开除左派工人、承认右派工会、日后雇请员工要得到右派工会同意等。群众又到工联会工人医疗所、纺织染工会福利部及丝织工会福利部所在的木棉下村,以及位于海坝村的搪瓷工会荃湾分会,在上述左派机构大肆抢掠纵火,殴打职员,一名工人医疗所的助理护士报称遭到轮奸。

最后暴乱在11月14日平息,总共最少造成60人死亡,300人受伤,超过1,000人被捕,当中部分人被逮解出境后选择前往台湾。

事后检讨及评论

港督葛量洪于1956年12月23日将《九龙及荃湾暴动报告书》送呈殖民地部大臣,指出无证据显示事件是有预谋发动,而是支持国民党政权的三合会成员试图扰乱社会秩序,而达致其犯罪目的。葛量洪所持的主要理由包括:暴动范围仅局限在九龙地区,而未有组织性的蔓延到港岛地区;次暴动的中心-九龙北部,一直是香港罪案率偏高的地区;暴力事件多为国民党支持者与三合会成员连结,向左派工会清算旧账,试图夺取劳工界的主导权,坚称骚乱并无鲜明之政治目的。

有学者认为,1950年代为逃离战火而来港的大量内地移民谋生艰难,经济情况不佳,加上政治的挫败感,最终酿成骚乱。

网友评论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 51.CA 立场。
x
x